「安靜離職」: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
「安靜離職」(Quiet quitting)近期在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新興趞勢。它並不意味著員工默默離職,而是指員工僅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,不過度付出,不爭取更多。越來越多員工對於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有了新的定義。
在Z世代年輕職場工作者中更為明顯,他們不再積極爭取表現機會,而是專注完成核心工作,並拒絕職務範圍以外的額外工作,像是週末加班、回覆電子郵件……等等。但這並不代表員工怠忽職守,他們仍然專心完成工作,只是會更在意生活,不想人生只有工作。
企業和管理者需要重視這一趨勢,了解員工的需求和訴求。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,創造一個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職場環境。只有這樣,企業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,實現共同發展。
為何會出現「安靜離職」 背後心理目的——?
「安靜離職」一詞最早是由經濟學家Mark Boldger在2009年的一場經濟研討會上提出,後被一位年輕工程師在TikTok上發佈了一段影片描述了「安靜離職」, 他說:「『安靜離職』並非辭職,只是工作不再等於生活。心理上與工作分離,降低耗能。」
許多報告都指出安靜離職和新冠肺炎有關,然而,安靜離職卻不是一個新現象。它存在團隊中多年,會選擇安靜離職也並非只有單一理由。依104調查顯示職場員工自覺處於安靜離職的五大原因:
- 無法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報酬 (71.5%)
- 對公司或主管的價值觀或目標不認同 (60.9%)
- 不想犧牲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 (59.1%)
- 無法了解工作的價值與意義,成就感低落 (45.6%)
- 不想承擔被額外賦予重任後帶來的壓力 (45.2%)
工作缺乏動力,不想為公司付出更多,問題關鍵在哪?
關鍵在於,他們失去工作熱忱,不能持續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中,工作僅是為了維持生計而已。
員工的高度投入可以創造團隊的高績效,如果沒有員工持續性為團隊付出努力,則會導致人事成本提高、團隊發展停滯不前。一個能夠合作、共創的團隊,能讓員工不會期待著下班時間,不僅能讓員工找到工作熱忱,更能推進團隊持續向前。

要打破慣性,可以從這兩個面向展開
一、透過運動激勵熱忱
運動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,定期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身心健康,也能對員工的心理狀態產生正面影響。運動可以提升員工的自我效能感,當員工試著做出改變,逐步達成健身目標,產生的自信和成就感。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提高,轉化為積極的工作態度,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工作壓力和挑戰。
1.鼓勵員工參與各種運動活動,像是企業社團的球類比賽。不但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和聯繫,增強團隊凝聚力。良好的人際互動也助於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滿意度,為員工獲得更多正向的心理資源,如專業經驗分享、工作意義追尋等,從而增強工作熱忱。
2.定期舉辦運動相關的培訓活動,邀請專業講師分享運動帶給身體、心靈的幫助,如何影響工作效率與持續保持熱情,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相當重視他們的身心健康。
3.為有運動愛好的員工提供支持,如提供運動器材、場地等。讓員工感受到公司對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是重視和支持的。
4.鼓勵員工分享自己的運動故事和心得,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和激情的工作氛圍,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。
二、建立充滿意義的工作環境
除了運動激勵,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個讓人想留下來的工作環境和文化,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:
- 根據員工的特點和興趣,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發展機會,讓他們發揮所長。
- 重視員工的個人生活需求,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,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人性關懷。
- 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和積極的工作氛圍,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。
只有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,他們才會主動投入、參與,從而打破「安靜離職」的慣性。通過運動激勵和建立充滿意義的工作環境,企業可以幫助員工找到工作熱情,實踐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。

運動激勵員工 我們可以這樣幫助您——
如果你從未感受到運動是如何激勵團隊,或許可以試著相信我們。我們是激勵運動,以打造組織凝聚力、傳遞僱主品牌形象與核心價值,一起將同仁化身成企業運動員,感受最有活力的團隊學習體驗,讓團隊一起找回當時共同努力的熱忱與感動!
團隊想要結合策略分析和競技比賽,想在室內進行活動,我們推薦——美式躲避球。與一般傳統躲避球大相徑庭,不但球體安全,更強調「團隊合作」、「有效溝通」和「組織策略」。從兩兩接球練習到團隊組織戰術討論,比賽過程中,團隊不但可以培養默契,更可以透過反思回饋環節,回朔活動中的體驗,感受揮汗淋漓、全神貫注的瞬間。

想要體會團隊齊心的智力體力大挑戰,我們推薦——動物園極限大挑戰。不只是一場闖關活動,更是透過團隊解謎等方式,提省團隊創造力和凝聚力。不僅可以體驗到動物的奇妙世界,更能從活動中增加與夥伴互動的機會,離開工作場域,動動腦和跑動身體,可以幫助夥伴舒緩壓力,同時培養更緊密的合作關係。
